核心提示:盡管全球影迷非常捧場皮克斯的《玩具總動員3》,但說到底我們最期待的還是他們的原創作品。皮克斯的執著與用心,令他們的每一部原創作品都帶著巨大的驚喜。今年,在《玩具總動員3》、《賽車總動員2》和《怪獸大學》(《怪物公司》的前傳)后,皮克斯終于推出了一部原創新作。
《頭腦特工隊》,一部可把成年人看哭的動畫片
盡管全球影迷非常捧場皮克斯的《玩具總動員3》,但說到底我們最期待的還是他們的原創作品。皮克斯的執著與用心,令他們的每一部原創作品都帶著巨大的驚喜。今年,在《玩具總動員3》、《賽車總動員2》和《怪獸大學》(《怪物公司》的前傳)后,皮克斯終于推出了一部原創新作。果然不負影迷數年的期望,《頭腦特工隊》再次成為了動畫電影中的口碑標桿——IMDB 8.5分、爛番茄98%的新鮮度、全球8.18億美元票房。
不過這些數據還都不足以體現《頭腦特工隊》最成功的地方。它最不可思議的是,讓許多成年觀眾在影院里默默留下了溫熱的眼淚。沒錯,在此之前任誰也料不到,已過而立之年的自己,竟然會被一部動畫片給看哭了??墒恰额^腦特工隊》就是有這樣的力量,能夠沖擊到觀眾的內心深處。以往的動畫片,要么炫耀超凡的電腦技術,要么營造夢幻的童話世界,要么展現奇異的冒險旅程,從未探尋過如本片般深刻的主題。它令之前所有曾被贊譽的動畫佳片都變成了表面文章,因為《頭腦特工隊》這次是從根上去講人的成長。
動畫片都在講成長“成長”是動畫片最常見也最本質的主題。自從迪士尼在1937年用《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》把動畫片做到了和真人電影相抗衡的水準,至今每年所產出的那么多動畫長片,九成以上都以“成長”為主題。盡管喜歡動畫片的成年人很多,但畢竟兒童是動畫片的最大受眾,況且動畫片還在很大程度上,肩負著合家歡的重任。于是,無論什么樣的主人公,經歷了怎樣的故事,最終的訴求都是其人生經驗的成長。各大動畫廠之間的差別,也只是形式上的差別罷了。
《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》
迪士尼的《美女與野獸》、《魔發奇緣》、《冰雪奇緣》,喜歡描寫女孩在經歷愛情后的成長,氣氛營造很童話很浪漫。夢工廠的《怪物史萊克》、《功夫熊貓》則通過非完美主人公的成長,將氣氛營造得很調侃很頑皮。皮克斯的視角就更加奇異了。他們關注的往往“不是人”——《海底總動員》中的丑魚、《蟲蟲特工隊》中的螞蟻;甚至不是生物——《玩具總動員》中的玩具、《汽車總動員》中的汽車。不過他們是對成長主題宣揚得最為明顯的。我們總能看到尼莫、飛力、胡迪、麥坤在結尾時長大了??梢哉f,“成長”是動畫片永遠的主題,是動畫片的骨和肉。
功夫熊貓
皮克斯抓住了成長的根源
《頭腦特工隊》的層次顯然不一樣。以往的動畫片都只是圍繞成長來做故事,可“成長”究竟是什么?這些事件是如何作用于人并使人成長的呢?在做了無數部關于成長的動畫片后,皮克斯突然來了一次削肉拆骨。這一次他們要的不僅僅是成長的表象,而是要探究成長的內在機理。既然動畫片的觀眾都這么迷戀看成長,那這一次就把成長的“真面目”拿出來瞧瞧吧。
“成長”是我們人類的一種生理和心理變化。其中的復雜遠非電影人所能理解透徹。不過皮克斯向來是以嚴謹和執著而聞名的。既然能夠為拍攝《海底總動員》而紛紛考取潛水執照,那么他們就能為了拍攝《頭腦特工隊》而紛紛成為腦洞專家。為了實現在腦神經科學和心理學層面上對“成長”進行挖掘,本片邀請了兩名科學顧問,分別是加州大學伯利克分校的心理學教授達契爾·克特納(Dacher Keltner)和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榮譽退休教授保羅·艾克曼(Paul Ekman)。影片中涉及的情緒、記憶、想象、夢、潛意識、抽象思維等內容,都有著嚴謹且成熟的科學研究做后盾。因此,我們在看電影的時候,才會發現細節竟然如此的準確,并發出“仔細想想,還真是這么回事兒”的感慨。
視覺上的先繁后簡
電影畢竟不同于學術報告,道格特必須帶領皮克斯的兄弟們把自己對成長的機理研究視覺化。這里體現了皮克斯能夠傲立全球數十年的最大殺手锏。皮克斯做動畫從來遵循先繁后簡的原則。比如我們現在看到片中每個角色腦中的小人一共有五個:樂樂(Joy)、憂憂(Sadness)、怕怕(Fear)、怒怒(Anger)和厭厭(Disgust),分別對應人類五種基本情緒——快樂、悲傷、害怕、憤怒和厭惡。不過他們研究的情緒卻不止于此,最初設定出的情緒竟然達到了27種!在不斷的比對、權衡后,道格特才將其凝練成了現在的這五個。經過這一番由繁入簡,五個情緒的概括性、區分度才會變成現在這么鮮明。
《頭腦特工隊》有典型的皮克斯畫風
隨后如何展示人類的感覺記憶、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,以及如何視覺化記憶的形成、整理、提取和回放,又是另一番的先繁后簡。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現象,也被主創們轉換成了視覺形象。比如近幾年內地青春片因為觸發了80后和90后的懷舊情緒,頻現票房黑馬??墒莿倓傞_始懷舊的我們,直到看到憂憂觸摸黃色記憶球時令其變為了藍色,才明白我們為什么會懷舊。原來,懷舊就是同一段記憶,從快樂的印記變為了憂傷的印記。只有記憶發生了這個色變,才會產生“懷舊”這么復雜的情感哈。
另一個非常成功的視覺化,是冰棒的消失。很多想象力豐富的人在童年時都曾幻想出如冰棒一般的伙伴??墒请S著年齡和知識的增長,我們對它的相信程度會越來越低。當我們堅信世界上不會存在這樣一個幻想物的時候,它就徹底消失了。這個過程因為會歷時很久,所以絕大部分人都是在不經意間發生的。皮克斯就有這種魔力,把我們不察覺的心理變化,視覺化為一個鏡頭。你說,這個鏡頭怎能不刺中你的心呢?
深刻的內涵導致了天然的分級
在《頭腦特工隊》之前,皮克斯只有3部電影也被評為PG級(家長指引觀看)。其它均為全年齡級。由此可見,皮克斯的這群人是真正的電影創作者,因為他們這次的創作動力明顯來源于靈感,而非市場導向?!额^腦特工隊》挖掘的是成長的機理,因此只有經歷過成長的人才會有所感觸。如果觀眾小于片中主人公的年齡(11歲),或尚未經歷過情緒沖撞和記憶變色,那就不會有切身的體會。這使得本片并不是一部及格的合家歡。再加上語言的障礙,本片在內地很難取悅兒童觀眾。這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本片在內地的票房。不過,在注重內涵的評獎季,《頭腦特工隊》應該會收獲更多。在此之前,《機器人總動員》和《飛屋環游記》是最接近于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動畫片。皮克斯的第三次神作爆發,會讓奧斯卡改寫紀錄嗎?